机关党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学习园地  专题活动  作风监督  工会工作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理论学习 
 时政热点 
 党务知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习园地>>理论学习>>正文
理论学习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湖南第一师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的讲课

许达哲

2021-04-20 13:32  


今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到橘子洲头、岳麓书院、第一师范接受党史教育,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追忆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这也是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次专题学习。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考虑这些地方都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橘子洲头是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成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岳麓书院是当年毛泽东接受“实事求是学风熏陶之地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作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策源地的论断第一师范是毛泽东同志的母校,他在这里求学和工作长达八年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完成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重走这些红色故地,追寻革命先辈事迹,从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对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刚才,我们参观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相关展厅,我和常委同志也多次到访,每次来都是常学常新,深受教育和洗礼。一师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办学可以追溯到南宋时著名的城南书院,历史上不仅是重要的湖湘学派发源地和湖湘文化传播地,也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典范,被载入《辞海》的师生多达52位。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驱,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求学,徐特立、李达、周谷城等先后在此任教。其中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为主体的新民学会会员,将改造中国和世界作为己任,是湖南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毛泽东、何叔衡、李达后来还成为了中共一大代表。可以说,湖南一师为党的诞生在思想上、组织上作出了诸多贡献。我们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放到这里,就是要追寻他们的足迹、缅怀他们的功绩、体悟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风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反复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用“四个最来概括党史的作用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此前,在橘子洲头瞻仰时,我就在想,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现在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就是要在变局中“开新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实现伟大复兴;在岳麓书院参观时,我了解到书院倡导“学贵力行”,这与“学史力行的道理是一致的。由此,我想到湖湘文化有四个特点:一是崇文,推崇耕读传家、人文教化;二是崇武,具有“喜言兵事”的尚武精神,历史上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盛况;三是崇德,重视道德修养,注重修身养性;四是崇实,讲求“实事求是“康济时艰“经世致用”。比如湘乡东山书院提出“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比如岳麓书院致力“经世济民,就是要让社会繁荣,让百姓安居,与我们现在讲的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一个道理。可以说,湖湘文化的这些特质,与我们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某些内在的相通性。结合这次专题学习,我和大家交流几个问题。

一、把百年党史与湖南巨变联系起来把握,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湖南担当

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一百年进行了深刻阐述,即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箪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我们既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又要注重结合湖南实际把握党的百年历史,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这里,我分几个阶段对湖南在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个初步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这一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跨越。湖南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舍生忘死,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调研时讲到,开国的这一批革命家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星阵、星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具体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概括:一是发出“建党先声”。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创建了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蔡和森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一个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在党成立前的8个地方组织中,湘籍革命家参与发起成立的有6个;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初,全国只有58名党员,其中湘籍有20名,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湘籍有4名。此外,湖南还成立了第一个省级党组织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二是成为军摇篮”。准确地说,应该是建军的重要摇篮之一。红军创建初期,三大主力有两大主力在湖南诞生,即毛泽东、朱德等创建的红一方面军和贺龙、任弼时等创建的红二方面军。大家知道,1927年8月1日发生的南昌起义是人民解放军诞生的标志,但紧随其后,湖南境内发生了“四大起义”,即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1928年1月的湘南暴动、1928年4月的桑植起义、1928年7月的平江起义,其中秋收起义诞生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湘南暴动打响了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枪。此外,1928年3月在桂东诞生了我军第一条军规,1934年12月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境内还相继创建了5大块革命根据地,即包含炎陵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湘鄂西、湘鄂赣、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2017年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以及2019年省委常委班子集体到郴州汝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我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了寻访,深刻感受到湖南在建军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是开创“建政先河全国最早建立的5个苏维埃政权湖南有2个,即1927年9月29日成立的汝城县苏维埃政府和1927年11月28日成立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30年7月30日在长沙成立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苏维埃政权,后入驻浏阳东门锦绶堂。四是涌现“璀璨群星”。党的“五大书记”中,有3位是湖南籍;新中国1614位开国将帅中,湘籍有202位,其中10位开国元帅中湖南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10位开国大将中湖南有粟裕、黄克诚、陈鹿、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位,57位开国上将中湖南有19位,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五是写就“浴血荣光”。全省参加工农红军的有40多万人,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已查明的烈士约20万,牺牲群众达100多万。可以这么说,“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是湖南在革命年代作出巨大牺牲的生动诠释。读懂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就会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更加深切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湖南迸发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这个场景,我们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就可以感受到当时千千万万像雷锋这样的热血青年以饱满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以高涨的革命热忱投入国家建设,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度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解放后第一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宣告,“我们在湖南的总任务是建立巩固的属于人民的新湖南”。其间省委根据形势变化相继提出过“发展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年内基本上实现农业半机械化和部分实现机械化“掀起农业生产高潮等战略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兴起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建成韶山、欧阳海等大型灌区和上百个大型水库,袁隆平成功研制杂交水稻,让湖南逐渐成为全国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仅“一五期间湖南就调出粮食25.5亿余公斤。比如,号召全省上下投身“三线建设”和工业学大庆运动,建立起航空、航天、电子、兵器、核工业等40多个军工和电力、煤炭、钢铁、机械等近30个民用大中型骨干企业,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第一根硬质合金棒材、第一辆微型汽车、第一枚空空导弹等多个“第一。今天湖南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底子,就是这时候打下的。尽管这一时期我们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曲折,但湖南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孕育产生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雷锋精神,至今还在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南澎湃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发展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发展大踏步赶上时代。湖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子。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1977年10月,省第四次党代会即提出“为把湖南建成社会主义工业省而奋斗”;1985年10月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认真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10月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下决心打好振兴工业的总体战;1995年10月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呼应两东(广东、浦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的开放带动战略;2001年11月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三化战略,明确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2006年11月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一三基战略,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2011年11月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6年11月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我们大家都是经历者。通过历届省委的接续奋斗,湖南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伟大跨越。1978年至2012年,全省经济总量从147亿元跃升到2.2万亿元,人均GDP从不足300元增加到3.35万元。

进入新时代,湖南掀开了“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接续推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湘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省经济总量跨过4万亿元台阶,人均GDP突破6万元。特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湖南作为当代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成功走出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累计有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贫困地区建立“扶贫车间”5032家,所有贫困县都有了2个以上特色支柱产业;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光网通达率和4G网络有效覆盖率均达100%;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小孩“应学尽学、应助尽助”,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四个全覆盖”,即三甲医院市州全覆盖、二甲医院县域全覆盖、全科医生乡镇全覆盖、医疗卫生室村村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湘西州十八洞村于2017年2月脱贫出列,成为湖南精准脱贫的一张名片。“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十八大以来湖南推进精准脱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生动折射出湖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站在时代高处、不断攀登高峰的不懈追求。

概而言之,把湖南放到党的百年历史中来看,从五四时期毛泽东同志倡导“造一种湖南文明于湖南领域以内”,到建国之初我省提出“建立巩固的属于人民的新湖南”,到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为建成社会主义工业省而奋斗”,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再到当前“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我们走过了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湖南百年沧桑巨变放到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去全面理解,更好把握湖南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担当的作用、所作出的贡献,更好把握当前湖南所处历史方位、所负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历史自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作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重要指示,锚定了湖南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使命。我们要发扬湘籍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实施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以实干实绩告慰先辈先烈。

二、准确把握学史明理的深刻内涵,不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这次专题学习的主题是“学史明理”,这是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础。我理解,学史明理这个“理,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基本原理;二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规律;三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兴党兴国、不讲实事求是就要亡党亡国的基本道理;四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道理;五是我们党应对危机挑战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学史增信这个“信”,就是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学史崇德这个“德”,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政德,主要包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和廉洁修身的道德操守。学史力行这个“行”,就是要知行合一,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力行,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上力行,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力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力行,在攻坚克难、开辟新局上力行。只有做到学史明理,才能更加自觉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才能更加深刻明白“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还要往哪里去”,才能更加清晰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最近,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就学史明理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学深悟透16个方面的基本道理。归结起来,就是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具体来说,要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从党史学习中求真理、悟原理,切实增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懈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实践真理、发展真理的历史。为什么今天要到岳麓书院、第一师范来?就因为当年毛主席在此倡导唯物史观、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兴党兴国,不讲实事求是就要误党误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都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过于专注而错把墨水当红糖吃的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夏明翰烈士有首广为人知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最为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所付出的牺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追求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从我们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70万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科学真理。学史明理,最重要的是在“悟思想上下功夫,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引我们的理想、坚定我们的信仰。要用心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用心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心领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用心领悟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的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悟思想”的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履职尽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思路,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从党史学习中悟初心、明使命,奋力投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也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切感情。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过去闹革命,我们党依靠“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的民谣传唱的是人民对党完全彻底的信赖、坚定不移的支持、水乳交融的感情。汝城沙洲村发生的“半条被子”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陈列的“没收土豪家里的谷米油盐给贫苦工农等标语,集中印证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追求。进入和平建设年代,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历史昭示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读懂了党百年来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厚感情,就能明白人民群众为什么信赖党、拥护党、紧跟党,就能知道党的根基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和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公心、当好公仆,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实践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三,从党史学习中循规律、察大势,牢牢把握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史明理,这个“理”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要深入领会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党执政地位、执政基础、执政风险、执政制度机制等方面认识,积累了丰富执政经验。关于巩固执政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关于厚植执政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于防范执政风险,我们要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关于健全执政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落实“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深入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明确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论,当前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更好用以指导发展实践。要深入领会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这就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从1847年世界上建立第一个共产党开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走势,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进行好。

第四,从党史学习中鉴得失、知未来,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充满苦难辉煌的奋斗史,跨越了许多“雪山“草地”,征服了无数“娄山关“腊子口”,其中凝结着迎难而上的勇毅、化危为机的智慧。比如,1927年国民党叛变大革命后,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共产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很多人认定共产党从此将彻底失败,但事实是我们党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掀开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新篇章。又比如,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在此危机关头,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百年来,从“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到抗日战争时期粉碎敌人的一次次大扫荡,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纠正“大跃进”弊端和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再到成功应对98年洪涝灾害、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跨过一道道沟坎,一次次力挽狂澜,一次次浴火重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前,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资源要素重组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快进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甚嚣尘上,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们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东治西乱“东升西降的大势愈益明显,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学史明理,就是要读懂我们党在低谷时坚定信念之“理”、在危机中不断奋起之“理”、在绝处而能逢生之“理”,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结合当前形势而言,要在“开新局上出实招、求实效。要统筹“两个大局”,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防范好各种风险挑战,集中精力办好湖南的事,做到正视乱局、破解迷局、谋定大局、开创新局。

第五,从党史学习中固根基、铸灵魂,不断提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回顾党的历史,在应对各种艰难险阻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优良作风、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展现了伟大人格力量。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在一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中,有“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被毛泽东同志赞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延安五老“长征四老、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的谢觉哉,“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等等。在一师求学的大批优秀分子,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如1915年考入一师的任弼时,后来成为“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1913年至1915年在一师求学的蔡和森,怀着“以一人之忧共诸天下,以天下之忧纳诸一身的赤子情怀,为革命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被毛主席评价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1920年入一师就学的郭亮,年仅15岁就写下了“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的立志诗,后来成为湖南工人运动领袖,被害时年仅27岁;1924年考入一师的段德昌,后来成为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牺牲时年仅29岁,被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为“第一号烈士”,中央军委认定其为36位军事家之一;1920年至1924年就读于一师的刘畴西,后来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为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之一,担任过红十军团军团长,被捕就义前留下了“情愿死,不苟且的豪言壮语,等等。学史明理,就是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标杆和榜样,廢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到底的精气神,勇当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者、奋进者、搏击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以上率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党员群众、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青少年群体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压紧压实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我们常委同志,要带头学、亲自抓,在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踊跃跟进,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要面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广泛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湖南一师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希望一师的青年朋友们利用好、传承好,深入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为民服务史、理论创新史、精神锻造史、自我革命史,从中汲取人生成长的养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借此机会,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当年在一师求学的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曾寄语青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希望广大青年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始终志存高远,把个人追求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成就个人梦想、升华人生境界。

二要涵养许国为民情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赋予“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新的内涵,指出这“不仅指历史上湖南这个地方代有人出,也指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学们躬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胸怀家国天下,永葆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为民之志,始终不渝为国担当、为民造福,让青春在奋进新征程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光彩。现在,我们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希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一师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希望大家积极投身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要砥砺求真求实品格。一师的前身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一样,倡导“经世致用”“康济时艰“传道济民“学贵力行”等治学宗旨,见证了湖湘文脉的延续,塑造了实事求是的湖湘学风。毛泽东同志一生深受“实事求是”学风影响,最早接受“实事求是”思想是在湘乡东山书院,今天在“东山书院记石碑上仍能看到“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的记载;后来到一师求学,一师学风即为徐特立概括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时,又受到“实事求是”牌匾的影响。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作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策源地”的论断。希望广大青年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秉承经世致用的学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三湘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争当新时代的实干者、开拓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推动者。

四要练就过硬能力本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回忆道,“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大家在一师学习,这是难得的人生际遇。总书记去年在岳麓书院考察时,向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殷殷嘱托。同学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正处在学习和创新创造的黄金时期。希望大家牢记殷殷嘱托,珍惜青春韶华,时刻保持求知的“饥饿感、本领的“恐慌感”,打牢基础知识,掌握真才实学,积淀丰厚学养,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任、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保持静气定力,祛除浮躁之气,坚持从点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学任何知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注专心,力争学进去、钻进去,做到最好最优。只有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五要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我们党就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广大青年朋友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扑下身子埋头苦干,锤炼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乡村建设的一线、创新创造的前沿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关闭窗口
 
关注我们: